據(jù)印度教徒報載,印度薩哈核物理研究所化學科學部教授Susanta Lahiri,在第十屆放射分析化學方法及應用國際會議上,因在重離子誘導的放射性同位素生產(chǎn)、示蹤技術(shù)(tracer technique)、靶向變流和綠色化學領(lǐng)域做出的杰出貢獻,榮獲2015年赫維西獎章(Hevesy Medal Award即George von Hevesy獎,是國際核化學和放射分析化學*高獎)。同獲此殊榮的還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放射研究中心的Kattesh V. Katti教授。
Lahiri教授同時兼任霍米·巴巴研究所的教授,在物理評論等期刊發(fā)表了近180篇論文,同時也是第117號元素的聯(lián)合發(fā)現(xiàn)人(該元素于2014年5月7日被公布發(fā)現(xiàn))。該教授積極參加國際**的物理和化學領(lǐng)域合作研發(fā),包括CERN(歐洲核子研究中心),特別是EURISOL(歐洲同位素分離在線放射性核束)的設(shè)計研究,以及放射**物和超重元素的相關(guān)研究。
目前,Lahiri教授正在和他的團隊使用低成本技術(shù)和少量化學制劑生成一種黃金納米粒子,該研究屬于綠色化學項目。他們使用極低的輻射量觸發(fā)輻照分解,通過類似連鎖反應使輻照分解得以擴展,*終形成納米顆粒,從而實現(xiàn)“煉金術(shù)”,將廉價的鉛轉(zhuǎn)換為黃金。目前,大多數(shù)同類“煉金師”都在使用數(shù)十億美元的粒子加速器,通過在無載體的放射性核素——微量汞、鉈、鉛、鉍和釙中加入一定量的鋰和碳離子,經(jīng)輻照形成黃金。Lahiri教授和他的同事制造了一種“示蹤包”(tracer packet),內(nèi)含錳、銅、鋅、釓、鍺、砷和硒等微量元素,作為無載體放射性的示蹤劑,在加速器中與一定比例氧的同位素、鋰和碳離子相混合后,使用厚鈷片進行照射。Lahiri教授稱,除了一個項目是在CERN(由印方主導)中進行,其他項目都在印度BARC-TIFR Pelletron與可變能量回旋加速器中心(Variable Energy Cyclotron Centre)進行。
注:我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柴之芳院士,因長期從事放射化學和核分析方法研究,建立了多種元素的先進放射化學分離流程,曾于2005年獲得該獎,成為發(fā)展中國家**位獲得此獎項的人。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602006204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