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**委員會是多余的?
因一句“食品**委員會是多余的”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國內政協委員、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委支建華昨天澄清說,他的本意是委員會下面由衛生部門來進行協調的機構是沒有必要的。“食品**委員會總攬食品**是對的”,支建華說,他完全支持委員會的存在。 作為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副局長,支建華是在一次小組討論中無意間提及食品**問題。而那次發言他的重點是談修改現行標準老化的問題。他覺得標準是基礎工作,如果標準滯后,只是圍繞表面現象做文章,就等于是“頭疼醫頭,腳疼醫腳”,對根本解決食品**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。
奶粉事件如何從“大頭娃娃”演變到“三聚氰胺”
記者:怎么看待去年國內出現的一系列食品**問題?
支建華:我認為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期間出現的問題,和其他產品出現的造假問題是一樣的,說到底也是一個造假問題,只不過出在食品上,大家都關心。為什么出在食品上,食品企業多,小企業在設備上投入少,造成很多問題。
記者:為什么說食品**問題是個造假問題?
支建華:還說三鹿奶粉吧,奶粉作為一種產品是有標準的,它的標準實際上包括了配方、各種成分的含量、生產工藝等。奶粉的配方標準中肯定沒有三聚氰胺的含量的。
奶粉問題*早起源于2004年的安徽阜陽奶粉造假事件,因為奶粉里面的蛋白含量低,才出現了“大頭娃娃”。這件事情發生后,企業檢查蛋白含量嚴了,為了提高蛋白含量,企業想辦法往里面加東西。否則企業的原奶蛋白含量不夠,沒有人要的。
以前一頭奶牛每天產奶70公斤,現在可以產100公斤,吃的都是草,產奶提高這么多,營養成分怎能達到原來的標準?這就難怪有人會動歪腦筋,在奶粉中摻三聚氰胺造假來提高產品的蛋白含量。
用了20多年的**標準還可以繼續信任嗎
記者:我們不是有標準嗎?
支建華:可我們的標準還是老標準,如果面對現實,按現有要求制定新的奶業標準,降低蛋白含量,就不會出現為提高蛋白含量而造假的事情。說到底,這還是一個標準問題。
今年我在政協會議上強烈呼吁要盡快修訂1988年通過的《標準化法》和1985年通過的《計量法》。按道理講,標準的周期應該是4到5年修訂一次,可我們的標準都實行20多年了,時間太長了,其中有很多標準都過時了,可我們還在用。
記者:您的意思是說食品**問題與我們的標準和計量老化有關?
支建華:標準化和計量化工作是一個基礎工作,國家質檢總局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包括《標準化法》和《計量法》的修改方案都報上去了,但還在排隊。今年《食品**法》這么快出臺,是因為食品出了問題。《標準化法》和《計量法》作為兩個基礎法律,已經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,其他法律制定再好,基礎法律落后還是會出漏洞的。基礎工作跟不上,只是圍繞表面現象做文章,那不是頭疼醫頭,腳疼醫腳嗎?對解決食品**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,其他的食品還是會出問題的。
讓衛生部牽頭制定食品**標準恰當嗎
記者:是否可以理解為,如果《標準化法》進行修訂,食品**問題是可以避免的?
支建華:應該說可以減輕一些,但造假的問題除了是企業問題外,根本還是經濟轉型時期出現的問題,其實造假問題說起來很復雜的。
記者:修訂《標準化法》與《食品**法》中所規定的“統一制定食品**標準”,兩者之間有必然聯系嗎?
支建華:《標準化法》中規定,國務院主管標準化工作的部門統一制定標準。但是在《食品**法》中提到,食品**標準由衛生部牽頭組織制定,由國務院標準化工作部門提供標準編號,這樣的描述就使兩部法律之間在誰是制定人的問題上出現矛盾。
食品**標準制定是一個龐大的工程,國務院主管標準化工作的專門部門不參加制定工作,而是讓衛生部牽頭制定,我覺得很不恰當,衛生部醫療衛生的背景太濃了,不適合制定食品**方面的標準。
記者:這個問題很關鍵,您向有關部門建議過嗎?
支建華:比我分量重的人都建議過,但起到什么作用了嗎?
記者:今年帶來幾個提案?有食品**方面的提案嗎?
支建華:《食品**法》已經在今年2月28日通過了,我覺得總體來說沒有什么問題了,就差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,所以沒有準備食品**方面的提案。
關注焦點
兩政協委員回應食品**委員會“協調”之爭
委員會應該“直接發號施令”
針對食品**存在的漏洞,農工黨中央在今年“兩會”前經過大量調研準備了一份“關于完善國家食品**監管體系的提案”,在提案中他們建議成立國家食品**監督管理局。農工黨在自己的提案里指出,三聚氰胺導致29.4萬名嬰幼兒患腎結石的重大食品**事件,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食品**監管體系不完善。監管部門職能交叉與缺位并存,存在多頭執法、重復執法和執法不到位現象。但是,令他們沒想到的是,他們還未“上會”的提案已經提前有了“答復”——2月28日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**法》在第十一屆國內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高票通過,該部法律明確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**委員會,食品**委員會將作為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,協調、指導食品**監管工作。更讓農工黨委員們意外的是,新的食品**法規定的這個國務院議事機構大大高于他們設想的“國家食品**監督管理局”。
然而,恰恰是這個“食品**委員會”的功能引起了廣泛議論。就此問題,記者分別采訪了國內政協委員、農工黨中央常委葉建農以及事件的主角支建華委員。
葉建農委員:委員會應下設一個技術支撐
記者:農工黨中央提出設立“食品**監督管理局”,在不久前通過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**法》中的相應設置是“食品**委員會”,您如何看這個設置?這個委員會該如何發揮作用?
葉建農:想法是一樣的,就是名稱不一樣。局的級別太低了,根本不會起到協調作用,所以還是更名為食品**委員會更合適。但委員會不要是一個單獨的行政機構,由副總理牽頭,將食品**有關系的相關部門,比如農業部、質檢總局、工商總局、衛生部等部門聯合起來,以委員會的名義開聯席會,通報情況,各司其職、分段管理。此外,委員會應有一個技術的支撐,比如技術檢測和檢測中心,提供分析測試等方面的技術支持。
記者:這樣做是否會職權不清?
葉建農:委員會要直接管理,中心只是技術支持,沒有具體實權。
支建華委員:委員會無需衛生部門協調
記者:媒體上說您認為食品**委員會是多余的?
支建華:別人弄錯了我的意思。食品**委員會總攬食品**是對的,但這個委員會下面由衛生部門來協調是沒有必要的,我是這個意思。委員會直接對下面的部委,他們之間開展工作就完了。這個委員會與過去的食品工作領導小組不一樣,委員會是常設機構,而領導小組不是常設機構,需要有一個“腿”去為它工作。委員會不存在這個問題,直接發號施令,開展工作就行了,不用中間再去設一個機構搞什么協調了,他們都是平級單位,誰協調誰啊。我認為這個協調機構是多余的。衛生部門的任務已經很繁重了,醫改問題涉及全民,他們的壓力已經太大了,還有精力來協調什么食品**嗎?再說,食品**問題也不僅僅是幾個食品衛生指標的問題。
記者:那您有關食品**的言論如何而來?
支建華:我是在小組討論上,當著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的面發言時順便提到了《食品**法》,提到三聚氰胺,因為三聚氰胺太吸引眼球了,大家的話題全撲到這里來了。其實我發言的重點是呼吁修訂《標準化法》,談的是標準老化的問題。